本單位長期立足于公益性環境保護與污染治理的難點問題,開展典型環境污染物的微生物資源與降解機理研究、高新生物工程技術應用開發與生態安全評價及預警技術研究。在環境微生物資源及其生理生態學研究領域,廢水、廢氣的生物治理,以及環境生態安全評價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為企事業解決了多項環保難點問題和關鍵性共性問題,為廣東省特別是珠三角地區的環境保護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本單位利用自身科研背景和多年積累的環保行業經驗,積極拓展環境監測技術服務能力,承擔政府部門和企事業單位委托的服務性環境監測工作,參與排污單位污染源自行監測、環境損害評估監測、環境影響評價現狀監測、清潔生產審核、企事業單位自主調查等環境監測活動。在不斷優化現有服務水平的基礎上,探索差異化和針對性的環境監測服務方式實現路徑,滿足更深層次和更高水平的環境監測服務需求。
1、常規生態環境監測
序號 |
檢測對象 |
檢測能力 |
1 |
土壤、沉積物 |
具備《土壤環境質量 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試行)》(GB 36600-2018)全部85項指標中的79項檢測能力
具備《土壤環境質量 農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試行)》(GB 15618-2018)全部12項指標的檢測能力 |
2 |
水和廢水 |
具備《地表水質量標準》(GB 3838-2002)全指標(109項)檢測能力;
具備《地下水質量標準》(GB/T14848-2017)全部93項指標檢測能力 |
3 |
海水 |
涵蓋重金屬、理化性質、有機、無機和生物等檢測能力 |
4 |
空氣和廢氣 |
具備《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 3095-2012全指標檢測能力;
具備《室內空氣質量標準》GB/T 18883-2002全指標檢測能力 |
5 |
污泥、固廢和危廢 |
涵蓋重金屬、有機物和理化性質等
具備《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全指標檢測能力 |
6 |
生物監測 |
浮游植物、著生生物、浮游動物、初級生產力、微生物指標等 |
7 |
生態毒理 |
發光細菌急性毒性、藻類生長抑制、溞類活動抑制、魚類急性毒性、細菌回復突變試驗、umu遺傳毒性試驗、蠶豆根尖微核試驗、微型生物群落監測等 |
2、生活垃圾終處理設施環境監測
序號 |
檢測對象 |
監測指標 |
1 |
地下水 |
色、嗅和味、渾濁度、肉眼可見物、pH值、總硬度、溶解性總固體、硫酸鹽、氯化物、鐵、錳、銅、鋅、鋁、揮發性酚類、陰離子表面活性劑、耗氧量、氨氮、硫化物、鈉、總大腸菌群、菌落總數、亞硝酸鹽、硝酸鹽、氰化物、氟化物、碘化物、汞、砷、硒、鎘、鉻(六價)、鉛、三氯甲烷、四氯化碳、苯、甲苯、總α放射性、總β放射性 |
2 |
總排放口地表水 |
水溫、pH值、溶解氧、高錳酸鹽指數、COD、BOD5、氨氮、總磷、總氮、銅、鋅、氟化物、硒、砷、汞、鎘、鉻(六價)、鉛、氰化物、揮發酚、石油類、陰離子表面活性劑、硫化物、糞大腸菌群、懸浮物 |
3 |
場區內地表水 |
pH值、COD、BOD5、懸浮物、氨氮、糞大腸菌群 |
4 |
滲濾液(原液) |
色度、COD、BOD5、懸浮物、總氮、氨氮、總磷、糞大腸菌群、總汞、總鎘、總鉻、六價鉻、總砷、總鉛 |
5 |
滲濾液(出水) |
色度、COD、BOD5、懸浮物、總氮、氨氮、總磷、糞大腸菌群、總汞、總鎘、總鉻、六價鉻、總砷、總鉛 |
6 |
環境空氣 |
硫化氫、甲硫醇、甲硫醚、二甲二硫、臭氣濃度、總懸浮顆粒物 |
7 |
煙氣 |
氮氧化物 |
8 |
填埋氣體 |
甲烷 |
9 |
噪聲 |
晝夜噪聲 |
10 |
附近水庫、湖泊等地表水 |
pH值、溶解氧、高錳酸鹽指數、COD、BOD5、氨氮、總磷、總氮、銅、鋅、氟化物、硒、砷、汞、鎘、六價鉻、鉛、氰化物、揮發酚、石油類、陰離子表面活性劑、硫化物、糞大腸菌群 |
3、城鎮污水處理廠進出水水質和出泥泥質樣品監測
序號 |
檢測對象 |
監測指標 |
1 |
水質全分析(24項) |
化學需氧量(COD)、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懸浮物(SS)、動植物油、石油類、陰離子表面活性劑、總氮、氨氮、總磷、色度、pH、糞大腸菌群、汞、鎘、鉻、鉻(六價)、砷、鉛、鎳、銅、鋅、揮發酚、總氰化物、硫化物 |
2 |
污泥泥質分析(19項) |
pH、含水率、糞大腸菌群、細菌總數、鎘、汞、鉛、砷、銅、鋅、鎳、礦物油、揮發酚、總氰化物、鉻、總氮、總磷、總鉀、有機物含量 |
4、特色監測
依托本單位在環境微生物及其在環境工程方面應用的研究開發能力,可對水質或底泥中的與特征污染物降解相關微生物群落組成和豐度變化進行長期追蹤分析,在結合歷年水質監測理化指標的基礎上對分析結果進行綜合分析,了解跨時空的污染物動態變化與微生物群落結構變化的關系,為后續開展環境污染(如黑臭河涌)整治工作提供技術支撐。
依托本單位在生物監測和生態毒理方面的分析檢測能力,可對水質長期劣Ⅴ類或水質有突發異?,F象斷面或一級支流的地表水污染指標進行監測分析,并同時開展生物監測和生態毒理監測,為斷面的生態風險提供預警技術支撐。
常規的生態環境監測、生物毒性監測、城鎮污水處理廠進出水水質和出泥泥質檢測、生活垃圾終處理設施環境監測、農用地土壤污染詳查樣品分析測試、重點行業企業用地入場調查數據分析檢測、空氣質量監測和環境污染治理工程效果評價等,以及綜合運用各項監測數據綜合評價監測對象的環境風險。
1、在理化分析、生物監測、生態毒理等多領域形成了華南地區的研究優勢和服務特色。
2、環境保護部、國土資源部、農業部推薦(環辦土壤函[2017]1138號)的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詳查檢測實驗室(首批)
3、廣州市環境保護局公布(穗環[2018]37號)的廣州市污染地塊再開發利用從業單位
1、廣東省微生物分析檢測中心生態毒理與環境安全實驗室
2、國家發改委批準立項建設的廣州化學品生態環境安全評價服務中心
3、廣東省環境保護廳立項建設的廣東省環境保護微生物與區域生態安全重點實驗室
4、揮發性有機物污染物污染治理技術與裝備國家工程實驗室
5、廣東省環境微生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6、廣東省工業有機廢氣及惡臭控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柳燕貞 手機:15692435608 E-mail: liuyz@gdim.cn 電話:020-87686083
區國健 手機:13798152469 E-mail: ougj@gddcm.com QQ: 415931175
梁平緩 手機:13538959593 E-mail: liangph@gddcm.com QQ: 1981188626
袁藝 手機:18501984818 E-mail: yuanyi@gddcm.com QQ: 1540520448
地址: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先烈中路100號大院66棟5樓生態毒理與環境安全實驗室
郵編:510070